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

棕三趾鶉 萬丹

棕三趾鶉,雌鳥,萬丹。
雖然是台灣特有亞種,但算是普鳥,印象中曾經看過,只是這鳥兒生性害羞,在田間牧草叢中覓食,只要有人影,就會迅速走入叢草中(必要時會有飛翔動作,但是飛不太起來),近拍不易,以150-600mm的鏡頭來說,還是太遠,目前感覺sigma這個鏡頭在20公尺內的距離比較有可能捕捉到羽毛清晰版,至於遠遠地只有對焦點大小的,裁剪後還是一整個糊糊的。
順便介紹一下,棕三趾鶉的母鳥羽色比較漂亮,基本上雌鳥只負責下蛋,孵蛋交給雄鳥,所以雄鳥就比較低調,沒有喉部的黑羽。
整理完照片,明日上班!
沒有自動替代文字。

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

笨五色鳥 7號步道

笨笨的五色鳥,七號步道。
我個人懷疑這隻五色鳥應該是還沒有長大成鳥,羽毛不夠豐滿,羽色不夠亮,尾羽不夠長,重點是只會呆呆的張大嘴巴,連嘓..嘓..嘓~~~的聲音都不太會發,好像只想等著成鳥來餵食。

2015年7月18日 星期六

大冠鷲 7號步道

大冠鷲,七號步道。
喜歡停靠在枯木上,這樣展翅才不會被那些橫枝細幹打擾,七號步道這裡應該是他經常巡航的地方,就著晴天的上昇氣流,只要拍個幾下翅膀,就可以搏扶搖而直上,在這片山谷繞個十來圈,好像發現了什麼似的,迅速隱入樹林中。
沒有自動替代文字。

2015年7月17日 星期五

番鵑 萬丹

番鵑,攝於萬丹。
環島九天的行程中,雖然知道機會不大,但我還是背著笨重的相機,家庭旅遊小朋友最大,怎樣都輪不到長鏡頭,這張是在萬丹晚餐前空檔,在濫庄的玉米田拍攝的。
番鵑俗稱小毛雞,但是我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稱呼,這隻番鵑將巢穴選築在比人還高的玉米田中,從外頭捕食(但他含著的是綠色樹葉?莫非其中有蟲子?)回來沒有立刻回巢穴,高踞在玉米梗上,東張西望了好久,這給了我捕捉他身影的機會,十幾分鐘後才往下隱沒在玉米叢中。
圖鑑說這鳥兒是留鳥,平地常見,每次看圖鑑都懷疑「常見」的定義為何?因為之前沒有看過,之後也沒有遇到過,可能攝鳥人士標準與常人不同吧!

白腰鵲鴝 7號步道

白腰鵲鴝,大坑七號步道。
鵲鴝的聲音真的好聽,綠繡眼的歌聲與之相比,真的只是跳躍的單音而已。
爆肥後的心虛,覺得應該去山上走走,在七號步道被轉折高低的聲音吸引住,原以為是山徑迴轉處的登山客在歌著口哨,想想我爬山的時間這麼尷尬(大概11點半時),等了一會都沒有人經過,應該不是登山客,於是就在山壁樹叢草叢找了許久,終於在低處的樹枝上找到他。
鵲鴝很自在的唱歌,與另一隻看不見的母鵲鴝唱和的感覺,幾乎是把這樹枝當作舞台,左跳一下,右躍抖尾,鳥喙輕開,喉頭有抖動的樣貌,聲音就這樣在小徑迴盪,相較遠方傳來的五色鳥,五色鳥,今天怎麼覺得你的叫聲變成打鼓聲了,完全被白腰鵲鴝打敗。
圖鑑說這是外來鳥,因為身上帶有寄生蟲,造成台灣鳥類的生病,目前有移除的計畫(怎麼移我就不知道了),這族群可能穩定了,因為我曾在2號步道、10號步道都遇到過。
沒有自動替代文字。

2015年7月16日 星期四

黑枕藍鶲餵食 新光前庭

今天進辦公室的禮物,遇到黑枕藍鶲分享食物。猜想是成鳥捕捉分享給亞成鳥吃,因為兩隻好像都母鳥。
學校前面原有一片竹林果園,這幾天開始整地了,粉紅鸚嘴與黑枕藍鶲的活動區域又更小了,會不會因此搬來學校,或是離開這塊傷心地,等待後續的觀察。
最近還在適應150-600mm這個鏡頭,焦段長了些,能夠在稍遠處觀察,但是對焦速度沒有之前300mm快,光圈6.3是真的小了些,雖然有防手振,快門在1/150s之下來有不錯的成功率,但是如果光圈縮到7.1,拍林鳥真的有晃動感,有些懷念我的300mm了。

2015年7月5日 星期日

五色鳥捕螳螂 7號步道



五色鳥捕螳螂!
暑假頭幾天都在探索大坑步道,之前都只有走九號和十號,這四天則是把六、七、八走了一輪,相機在前幾天只是重力訓練用的道具,150-600mm的鏡頭比原先的300mm重了不少,在步道遇到登山客時總是很害羞的躲躲藏藏,很怕人家問我拍到什麼,其實我連蝴蝶都沒有拍到。
六七八三條步道我只能分辨出拍過的鳥聲,五色鳥、小彎嘴、藍鶲的聲音三不五時都可以聽到,尤其是沒幾步路就可以聽到郭...郭...郭....的聲音,但是山林野樹果園竹林密佈,聲音在誘惑著鏡頭,但是始終沒有鳥的形影,在第四天時,終於看到了五色鳥,自然真有趣!
無攝不歡!
沒有自動替代文字。